最近越来越多人会问我一些关于 Web 3.0 较深入问题,似乎大家开始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创新的世代交替,旧的方式将会逐渐被淘汰,而新的方式则会让你的服务更好用、更有趣、更能受到使用者的青睐。第一次解释 Web 3.0 已经是超过半年以前的事情了。在网络的世界,半年的变化是很大的,足以让 Facebook 在台湾从默默无名,变成一个500 万会员的超级大站。 既然如此,就让我们再回头看看 Web 3.0 的发展,有什么新突破、有什么新发现,Web 的第三代,到底有什么不同?
真实社会的写照
Facebook 以前,网络多半是一个匿名的场所,你在 Web 2.0 网站上的朋友,也多半是一些 abeilasai 这种奇奇怪怪的代号。匿名的背后,藏着的是使用者对于网络的不信任感,所以带起面具,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但到了 Web 3.0 的时代,随着Facebook 的兴起,让大家开始习惯把真实身分、真实内容、真实人际放上网络,伴随着种种个人品牌运动,Web 3.0 的网络将越来越像真实社会,越来越没有虚拟色彩。
忘掉注册这件事吧
过去我们每到一个新网站,就要开一个新帐号,然后过一阵子不要说密码,连帐号是什么都忘记了。但到了 Web 3.0 时代,注册这件事情将会消失。取而代之的,是直接用你的Facebook 帐号登入。有些网站会再跟你要一些其他的资料,但基本上你看到那个恼人注册表格的机率将会越来越小,说不定有一天,我们会开始想念那个东西呢。
忘掉加朋友这件事吧
既然都可以用Facebook 登入了,Web 3.0 网站当然也可以帮你跟Facebook 同步。也就是说,到了一个新地方,他们不但认识你,还知道你的朋友是谁。你不用再跟他解释我和谁谁谁是朋友,请把他的相关内容跟我说,也不用在那边进入地址簿、寄送邀请函什么的。在Web 3.0 时代你的朋友,你的朋友是可以打包带着走的。
优质精选个人化的内容
Web 2.0 讲求的是使用者产生的内容 (user generated content),随之而来的,就是网络资讯的爆炸,更惨的是资讯品质的低落。所以 Web 3.0 讲求的是筛选 (curation),并且把内容依据使用者的喜好和社交行为来呈现。Facebook 新版的首页就是一个好例子,他把你的朋友动态中最重要的、不能错过的帮你精选出来,让你可以一目了然,又不用浪费时间过滤那些无用的游戏、心理测验资讯。
社群化的服务
既然知道了你的朋友是谁,有什么喜好,接下来 Web 3.0 就可以提供社群化的服务,透过你的人际关系来加值,让你得到更好用、更有趣的使用经验。之前提到的 Amazon Kindle 的社群阅读、Gap 的社群购物等等,都是这中间最好的例子,其他还有像是社群投资、社交新闻等等。而透过社群来提供更好的服务,也将会是我们看到Web 3.0 创新的最重要来源。
双向的分享
Web 2.0 的分享,是单方向的。从噗浪把内容转贴到Facebook 上后,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到了Web 3.0 时代,内容是跨平台同步的。你的文章在各大网站的留言、回馈,将会被聚集在一起,方便你观看、回复,在这方面 Yahoo 圈圈是一个好例子。
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、任何装置
随着 Web 3.0 在 2009 年兴起的,是上网经验绝佳的超级智能手机,也就是 iPhone 和 Android。而再过来我们还会看到的,是 iPad 和 Android Pad 等行动装置的普及。所以 Web 3.0 时代的网络服务,将不再只是从电脑使用。他将会是无处不在的 (ubiquitous) —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时间、任何装置,得到类似的使用经验。不但如此,他还会运用装置的特色,例如 iPhone 上的多点触碰,来变得更方便好用。举例来说,Facebook 和 Gmail,就是无所不在的最好代表。
回归基本面的商业模式
网络在历经了15 年各种「穷则变」的商业模式后,终于将在 Web 3.0 回归基本面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达 ,消费者习惯的建立,交易机制的成熟,Web 3.0 的商业模式将会简单化,就是做生意,或是帮人家介绍生意。已经累积了 100 万会员吗?何不开始卖东西给他们呢?
成交才算的广告模式
既然有了发达的电子商务机制,那广告就不用先买,可以用成交后抽成的方式计算,也就是所谓的Cost per Action 模式。这让小网络服务可以挤身电子商务的供应链,不用再去和大网站抢永远抢不到的网络广告。这也让广告主可以安心,因为只有成交之后,才需要付出营销费用,完全符合成本的效益。
以上,就是我帮大家整理出来的 Web 3.0 主要特色。
文章来源:http://mrjamie.cc/ |